發表時間: 2020-12-10 10:00:00
作者: 丹陽慧創醫療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
慧創研習班小知庫,讓您輕松駕馭近紅外腦成像技術
腦神經科學已進入全腦探索階段,大量研究表明,腦激活、腦網絡連接等大腦協同工作的研究,對腦疾病的科研及臨床診療有著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在精神類疾病領域中,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開始關注頂葉與枕葉的生理變化;在腦卒中康復領域則著重關注運動區的情況;神經退行性疾病也逐漸關注于顳頂聯合腦區(TPJ)的生理指標。
在使用近紅外腦成像作為大腦功能檢測工具,探索全腦的研究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無頭發覆蓋的額葉與有頭發覆蓋的其它腦區采集數據難度的差異,確??蒲信c臨床基礎數據的有效性。
下面我們做一個對比實驗,來觀測前額葉與頂葉運動區的難度差異。探頭排布如下:
我們人為手動將光源強度和探測增益調低成統一水平,此時運動區通道由綠轉變為橙色和灰色。
接下來隨機選擇3個前額葉的通道和3個運動區的通道作對比。
上方紅色框內是運動區的信號值,分別為0.11、0.08、0.05;下方綠色框內是前額葉的信號值,分別為314.76、351.33、417.45,運動區信號采集平均值難度是前額葉的4500倍有余。
由此證明在運動區因骨壁、頭發等因素獲取數據的難度與前額葉有1000倍以上之差,在采集前額葉時的有效通道并不能證明在其它腦區同樣可以采集到有效數據。如果在有頭發覆蓋的腦區采集不到有效數據,將無法滿足康復、神內、兒童、體育、心理學等領域的相應檢查和科研需要。